当前位置:首页 > 长兴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产业园区助力城市持续高质量发展

admin4个月前 (09-28)长兴产业信息10

  立足“双万”城市新起点,着力打造湾区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之都,东莞提出,要确保地区生产总值高质量稳定过万亿元并接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向建设更高水平的新一线城市挺进。

  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表示,要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风口,推动东莞经济再立新柱;抢抓数字经济和消费升级新风口,推动优势产业再跃升;抢抓科技自立自强和国产替代新风口,推动“创新+产业”再上新台阶。

  如何持续高质量发展?毫无疑问在于发展产业,而东莞的重心在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于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认为:一是以现有制造业产业集群为基础,把原先集群所形成的网络资源、人力资源、产业资源整合起来,为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服务;二是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协作,以全新的理念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东莞,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平台,近年来在有限的土地上高效集聚多元发展要素,将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科创互动,助力东莞在“双万”城市新赛道上持续高质量发展。

  今年,东莞启动首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除数字经济外,还着力推进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高端装备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广东省谋划的前沿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在东莞布局。

  经过多年积累,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在此过程中,产业园区也发挥了在产业升级上的平台力量,引入院士团队、制定产业标准、打造产业链高效集聚诸多产业资源,在多个层面多种赛道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在院士团队引入方面,多个产业园均有实质性的落地合作。2020年5月22日,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在塘厦金地智汇港园区揭牌,承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

  该研究院科学顾问委员会囊括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并由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多孔陶瓷、透明陶瓷、单晶薄膜等3个创新团队承担该项目。研究院汇聚高素质、高科技人才,将打造科技智库及新型产业技术支持中心,5年内形成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

  无独有偶,中国工程院王家耀、郭仁忠两位院士率领的研究团队——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也于今年5月20日落地东莞黄江天集磁海园区。据悉,该联盟由河南大学时空大数据团队发起,中科院知识产权团队管理运营,联合多家时空大数据细分领域领军企业为理事单位。

  “天集·磁海项目作为园区载体,助力时空大数据产业孵化及知识产权产业化,共同打造国内领先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示范园区,护航企业进入源头创新新赛道。”天集磁海总经理李书江说。

  在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土地要素层面,在以制造业立市的东莞,促进土地高效利用的“工业上楼”在提速,正成为产业升级的“标准”配套之一。

  180万平方米产城人融合生态智造新城信鸿高盛·松湖智谷,是全国率先落地的真正意义上的工业上楼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社会的高度评价。

  在多个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信鸿产业对“工业上楼”产品不断进行升级迭代。位于东莞滨海湾新区的欧菲光·湾区科创中心,集智能制造厂房、研发办公空间、独栋企业总部、综合办公大厦、员工宿舍楼、园区展示中心及服务中心于一体,是信鸿产业在工业上楼领域的全新探索。

  信鸿产业在高标准高品质园区方面的建设经验,获得了主管单位和业界专家的关注和认可。受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邀请,信鸿产业参与到《广东省高标准厂房设计规范》和《广东省高标准厂房验收规范》条文的编写及调整中,是参编单位中唯一的产业园开发运营商。

  “这些规范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工改工及工业上楼项目在厂区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备等方面明确了技术要求,对于地方政府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主编单位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其功表示。

  从产业链形成的企业集聚来看,目前,信鸿高盛·松湖智谷已形成以智能装备制造、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大数据为主导的产业聚集区。欧菲光·湾区科创中心依托欧菲光的引领效应,将成为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先进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新高地,计划导入TMT、物联网、5G、智能终端、自动化设备等行业。

  在光达制造寮步智慧谷一期,瑞锋照明、坤昇半导体、恒源新材料、鑫纯光电等光电领域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形成光电产业链,集聚发展效应已经初步形成。

  事实上,早在2008年,光大集团就与北京大学光电研究院通力合作,进军高新科技领域,重点布局新型光电领域,实现产业链纵向延伸与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涉足电子、医疗、环保、5G等新兴产业。

  由此可见,在东莞,一批产业园区发挥平台集聚的作用,整合多元产业资源,一方面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引入和孵化新兴产业,正如林江所言,集聚有利要素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作为少有的非省会新一线城市,东莞被深圳、香港、澳门、广州四大国际都市环绕,位居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轴线,优越的地缘优势为产业创新要素的跨区域互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东莞打造先进制造之都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产业园区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平台载体和集聚中心,进一步驱动产业创新升级要素跨区域流动,助推区域科创与产业升级进程。

  总部位于深圳的中集集团,是一家为全球市场服务的多元化跨国产业集团。中集集团所集合的强大产业资源和优势,无疑将为东莞的创新要素聚集带来有力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在松山湖科学城中集智谷园区,以中集集装箱、中集新材料、中集智能为代表的中集系企业,以顺丰科技为代表的物流运输企业,以歌尔股份、电连技术、爱协生科技、维度科技、迈威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企业,以中色研达、初创新材料、松湖塑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以及以中汇装备、威科达、大成精密等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企业,正持续创新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企业汇景控股,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及东莞的科创产业布局,打造多样化的产业空间载体,在东莞规划建设汇景东莞人工智能小镇和东莞湾区5G智造港。

  2019年11月,在广东院士峰会上,汇景控股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了“浙江大学·汇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联合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以来,推动了汇景与浙江大学的全面合作,在成果转化孵化、战略研究咨询、共性技术服务和课题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希望通过东莞、杭州两地多个研发基地的联动,形成珠三角和长三角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连接点,与教育部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新经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国际设计研究院等形成互动,共同推动科研和技术成果的转化进程,为粤港澳大湾区、为东莞的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说。

  今年6月18日,东莞天安数码城“碳中和示范园区项目”通过直播连线,在广州、东莞两地共同启动。广州会场广东埃文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章与东莞会场天安数码城集团副总裁、东莞天安数码城总经理何文,共同连线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与碳中和实践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将项目落到实处,共同促进穗莞低碳产业联动发展。

  同时,通过对优质企业的招引,产业园区也促进了企业的跨区域互动交流。截至今年1月31日,信鸿高盛·松湖智谷园区已签约企业192家,约七成来自深圳。继松湖智谷之后的第三代产品信鸿·湾区智谷,聚焦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签约企业也多来自深圳,整体科技含量较高。

  “对优质企业的成功引入首先得益于产品创新。信鸿产业的另外一大优势是,充分了解并深度参与片区发展规划,做适合片区产业发展的产业园。”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信鸿集团常务副总裁胡冰表示。

  更为重要的是,从产业链高度前瞻布局,协调衔接不同区域的产业资源。东莞南部临深九镇之一的黄江,在莞深融合提速和双科学城崛起的背景下,已然晋级莞深双科学城中轴线上“新C位”。根据规划,黄江将携手松山湖科学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

  作为国内领先的产城人文生态运营商,天集产城前瞻布局双科学城,在黄江落子东莞首个项目——天集·磁海产业园。这座规划总建面约173万平方米的产业新城,将在双科学城之间架起“鹊桥”,打通“技术研发蕞先一公里”到“成果转化蕞后一公里”的全新赛道,打造东莞产业的源头创新高地、莞深深度融合示范样本、双科学城中试成果转化基地。

  在松山湖“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科研型企业林立的产业区域,“工改工”项目君泰正拓5G产业园,将进一步填补松山湖生产功能。

  园区以生产性功能为主导,为松山湖科创功能做补充与提升,解锁松山湖一直缺失的生产功能,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2个重点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器械3个补充产业,打通松山湖科研与生产价值链两端,链接由源头技术创新到精密制造生产的高端数智产业上下游产业链。

  天集产城执行总裁肖临骏曾分析德国纽伦堡—埃尔朗根医疗器械产业的源起与发展:从病人提出需求,到产业协会协调研发转化,再到龙头企业引领产品生产,形成产业链闭环,进而形成产业集聚区持续孵化新企业,以此明晰地归纳出一个新兴产业产生发展的关键要素。

  从此案例可看出,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和公共物品的共享并不必然带来聚集效应,多种要素协同,才能更好地产生核心竞争力,进而培育孵化新的企业,为城市持续注入发展活力。

  产业园区的本质特征是产业集群。大多数大城市在实现工业化后,都把发展产业园作为催化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有观点认为,产业园区是优质企业的集聚地,是区域经济的助推器,是城市前行的发动机。从产业园区在东莞的具体实践来看,其对产业集聚的促进利于城市持续高质量发展。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changxing.021cf.cn/index.php/post/1643.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浙江省建设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实施方案

《浙江省建设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实施方案

  在主要目标方面,《方案》提出要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新支点、加快建设全国智能制造践行地、加快建设全国服务型制造先行区、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制造标杆地。   在建设任务方面,《方案》提出培育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工、现代纺织和服装、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智能家电、智能电气、时尚文体、现代家具、现代五金等15个优势产业集群。《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名单!安徽两园区入选第三批国家示范物流园区

名单!安徽两园区入选第三批国家示范物流园区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示范物流园区,我省宝特芜湖现代物流产业园、宝湾(合肥)国际物流中心入选。截至目前,全国已认定78家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我省4家园区入选,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据悉,宝特芜湖现代物流产业园规划面积1000余亩,总投资16亿元,陆续开通双汇食品冷链多式联运线路、“芜西欧”中欧班列线路等多条多式联运线路,打造覆盖安徽、辐射...

喜讯|浙江仙居经济开发区中国工艺礼品文化创意产业园再获“浙江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称号!

喜讯|浙江仙居经济开发区中国工艺礼品文化创意产业园再获“浙江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称号!

  浙江仙居经济开发区中国工艺礼品文化创意产业园再获“浙江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称号!   近日,浙江省聚焦数字经济、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暨文化产业促进会年会在杭州举行,当天,位于浙江仙居经济开发区的中国工艺礼品文化创意产业园被******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浙江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2017-201...

国庆加班加点改线“让路”产业园区建设

国庆加班加点改线“让路”产业园区建设

  “工期紧张,很多外地员工国庆长假就留在工地上过了;虽然想家,虽然辛苦,但作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一员,能为这里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是值得的!”   10月3日,国网宁波供电公司40余名施工人员顶烈日、冒高温顺利完成220千伏长镇长海1-9号塔段新建线路架设。国庆长假期间,整个工程施工人员一日无休奋战现场,确保改迁工程按期投运。...

好消息!嘉兴将新建一座工业水厂

好消息!嘉兴将新建一座工业水厂

  近日,浙江嘉源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嘉兴科技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就嘉兴市南湖工业供水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并正式签约。   近日,浙江嘉源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嘉兴科技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就嘉兴市南湖工业供水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并正式签约。这标志着嘉兴市本级工业分质供水踏出实质性的头部步。   据悉,有效整合现有资源,规范化...

宁波晚报•数字报刊平台

宁波晚报•数字报刊平台

  本报讯(记者施代伟)近日,浙江省委宣传部发布《关于认定2019-2020年度浙江省重点文化企业(含数字文化示范企业)、2019-2020年度浙江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2020年度浙江省文化创意街区的通知》以及《关于认定第五批浙江省成长型文化企业名单的通知》。   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审核、媒体公示,并经省委宣传部部务会会议审议通过,认定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化改革与产业数字化发展论坛暨“双千行动”园区行在萧山信息港小镇成功举办

数字化改革与产业数字化发展论坛暨“双千行动”园区行在萧山信息港小镇成功举办

  9月24日,数字化改革与产业数字化发展论坛暨“双千行动”园区行于浙江省数字经济特色小镇——杭州湾信息港小镇隆重召开。本次论坛旨在深入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数字化改革要求,结合杭州市科协千名专家进园区的工作部署,服务重点地区经济主战场的发展需求,推进产业数字化领域的多跨场景应用和经验交流,为经济开发区产业数字化与园区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本次论坛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新增2家上市公司、明确各市发展任务浙江布局航空航天产业

新增2家上市公司、明确各市发展任务浙江布局航空航天产业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省发展改革委于近日印发《浙江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浙江成为全国航空航天产业新高地、民营经济融航发展先行省。到2035年,跻身全国航空航天制造强省之列。《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浙江力争重点领域制造能力、关键环节创新能力和场景应用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新争取3~5个航空航天标志性制造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