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人大代表助力三个“一号工程”典型案例公布!长兴入选2项!
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助力三个“一号工程主题活动典型案例。其中,长兴县人大常委会选送的两个案例入选。
今年年初,省委全面部署三个“一号工程”,省市人大及时研究谋划人大代表助力三个“一号工程”主题活动。长兴县人大积极响应、立即行动,立足人大职能优势,在去年创新开展“寻访纾困助提质 人大代表在行动” 主题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织密代表“联群网”,以“闭环化、出实效”为目标对活动提质优化,开好助企纾困“直通车”,助力三个“一号工程”加速落实。
一是以广泛收集问题为出发点,找准纾困方向。依托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千人动员大会,发动全县13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街道议政员,通过深入企业、参加“代表+”活动和利用基层单元数字化平台“线上+线下”模式,广泛收集企业各类困难和问题。同时,为解决部分企业问题与建议专业性较强,很多代表理解与转达存在难度的问题,代表们纷纷组成专业小组,由专业代表带队,定期走访收集问题。代表收集的问题,通过“一周一报、急事即报”的机制,报县人大后形成高质量意见建议。活动开展以来,各级人大代表参加活动6837人次,县乡两级人大共收集问题与建议1858条。二是以高效交办问题为着力点,畅通纾困跑道。县人大对收 集的问题进行沟通核实、分析梳理后,每周编发《活动反馈单》,通过县政府交有关部门研究处理,并抄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同时制定《紧急事项即时反馈表》来交办需紧急办理的问题。截至目前,县人大收集问题745条,编发《反馈单》34期,推动解决县级层面问题236条,相关《反馈单》及工作总结先后多次获得县委书记和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的肯定批示。三是以切实解决问题为落脚点,提升纾困实效。制定并落实 “一周一反馈,一月一评议,一季一总结”的闭环机制,推动问题及时有效解决。一方面,督促政府收到《反馈单》一周内,落实问题办理并反馈办理情况,县人大同步反馈至镇街人大和相应代表。另一方面,每月组织对应人大代表对问题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同时,每季度召开一次寻访纾困联商会,与政府办及相关部门共同商讨解决难办的和需协同办的问题。对于短期内难解决的问题,通过进一步调研后,形成闭会期间的议案建议。
一是打造了助企服务的“直通车” ,提升了企业问题办理的高 效性和精准性。寻访纾困活动提供了企业难题直通政府领导的渠 道,通过人大制度优势,以“人大方式” 实现企业“零跑腿” 。不仅 解决了以往存在的部分企业有难题时“不知道找谁、找了没效果、处理时间长”的问题,更是通过人大审核把关的模式,大大提升了反映问题的精准性。如长兴扬盛纺织有限公司新厂房申请线下图审的问题,通过寻访纾困活动仅一周就得到了妥善地处理。活动开展以来,共高效精准解决企业融资类问题33个,解决用地保障 和产权证办理类问题16个,解决人才、用工保障类问题45个,办理降成本、促销售类建议27个,办理其他服务保障类建议115个。二是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提升了政府招商引“智”的软环境和硬实力。通过一个个企业具体问题的有效解决,间接优化了长兴的营商环境,有效助推经济发展和招商引“智”、以商引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如德玛克(长兴) 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通过寻访纾困活动解决了多个问题,企业负责人对长兴县营商环境高度认可,先后介绍多位客商在长落户投资。截止三季度末,长兴县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27.9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省、市2.4、4.9个百分点;引进固投3亿元以上项目37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5个,位列全市头部。11月初召开的长兴国际投资贸易人才 洽谈会上,成功签约项目37个,总投资超400亿元。三是织密了代表履职的“联群网”,提升了代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寻访纾困活动为各级人大代表高效履职提供了新载体,既拉近了代表与企业家们的距离,又推动代表为保障民生就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有效提升了代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如长兴开发区的县人大代表王汉强,通过寻访纾困活动反馈后,推动解决了企业外来员工子女暑期“看护难”的问题,收到了多家企业的感谢信,大大提升了履职积极性和成就感。
长兴历来是浙江省的矿业大县,遗留废弃矿山有300多家1.6万亩,在支撑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影响。长兴适时启动了废弃矿山治理修复工作,起初的修复不仅治理水平粗放而且存在隐患,民间一度流传“矿山修复一年青、两年黄、三年见阎王”的说法。近年来,来自矿山较多的煤山、李家巷、和平等乡镇的代表,多次在县人代会上提出进一步提升废弃矿山综合利用效率的建议案。综合代表提出意见建议,长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发动县乡人大及代表联动监督,以治理修复为抓手,盘活资源为切入点,提升综合效益为目标,助力我县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利用工作,为经济发 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助推三个“一号工程”贡献人大力量。目前工作已初显成效,其中,李家巷矿地综合治理( 万亩平台)工程被省政府列入全省矿地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基地。陈湾石矿生态治理修复项目被自然资源部评为“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头部批创新案例。
(一)组织代表深入调研,厘清“治与用”的关系。为纠正“为治而治、为绿而治”误区,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深入走访了24座亟需重点整治的废弃矿山、6个相关乡镇、87名县乡人大代表和群众,通过面上征集和定向征求意见,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并经县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向县政府提出了以盘活利用资源为首要目的,实现废弃矿山资源利用蕞大化的建议。县政府进行研究后,编制废弃矿山治理利用规划,科学制定治理利用的定位方向。同时,县人大组织专业代表会商把脉,为县政府针对连片废弃矿山等 重点区块,制定治理利用“一矿一档一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二)两级人大助推助力,推动“治向用”的转化。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组织下,以“双助”为工作载体,县人大定点联系全县重点治理项目、乡镇人大主席团分片包干、人大代表定点联系项目,发动570多名代表参与治理。代表参与监督论证,常态化开展专题视察,提出意见建议390多条,助推建成了一批精品项目。在项目推进阶段,涉及征拆、权属纠纷,代表走村入户参与调解,走访农户230多家。在代表的推动下,蕞终建成了一批特色平台,引进了一批好项目。如三产方面,引进总投资250多亿的龙之梦旅游综合体项目;二产方面,以李家巷废弃的2800亩矿地撬动周边存量土地,形成万亩绿色制造平台。(三)闭环监督跟踪问效,实现“治加用”的双赢。为达到“修复治理见成效、落地项目见效益”目标,借助专业代表力量,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两级人大及代表持续开展全过程闭环监督。县人大引导乡镇人大抽调专业代表120余人组成监督小组,并请专家进行培训指导。在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各乡镇监督小组对项目,从前期评估、中期推进、后期实施进行全过程的“绿色”体检,力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在代表的监督下,政府先后否决了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25个,在项目建设运行中吸收代表建议760多条,项目的绿色发展指数得到了显著提升,一批生态友好型的绿色项目落地运行。
(一)精准选题是基础。如何选好题、选准题,是人大助推三 个“一号工程”的关键,只有选准了题,把好了向,代表助推切口更精准,工作成效更明显。(二)专业履职是核心。如何发挥人大代表履职成效,从推动废弃矿山治理修复,实现矿山华丽转身的实践来看,代表专业履职是助推三个“一号工程”的良策秘方。通过专业履职,代表专业水准发挥更极致,服务效能更高效。(三)助推见效是根本。代表助推作用发挥的好坏,还要以实际成效来检验。通过人大代表参与矿山修复治理“双助” 建功模式,盘活了资源,引进了项目,美化了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2023年第154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