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制造业招商超给力新政:支持开发区平台公司引入外国投资者!
近日,浙江省发布了《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征求意见稿)》,文件在强化制造业招商引资的同时,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国有平台公司引入外国投资者,打造一批高能级外资对接合作平台,三年新增国家级平台2个左右。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决定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现代化先行省、碳达峰碳中和新目标新要求,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坚决实施淘汰落后、创新强工、招大引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加快浙江制造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打响“浙江制造”品牌,全力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通过三年攻坚,全省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35万元,亩均增加值达到170万元,规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0万元/人,制造业增加值率达到24%。通过四大攻坚行动,全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000家,整治提升10000家,腾出低效工业用地100平方公里,腾出用能500万吨标准煤,减碳1000万吨;制造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突破3.2%,形成比较完整的产学研用融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300项以上,完成限上制造业投资1.6万亿元;新增“浙江制造”标准1000项,培育“品字标”品牌企业1000家。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全面排摸高耗低效企业。根据省制造业高耗低效企业分区域分行业指南,各地按照动态排摸、分类建档、清单管理的方法,对规上制造业企业、实际用地3亩(含)以上的规下制造业企业开展排查,摸清企业用地、用能等情况,建立《高耗低效整治企业清单》,实行闭环管理。(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列头部位的为牵头单位,各市、县〔市、区〕政府为责任主体,下同)
2.坚决淘汰整治高耗低效企业。2021年底前,各地严格按照安全、环保、质量、能源等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政策,对高耗低效企业开展合规检查,制定整治提升方案,实施分类整治。对存在违法违规等的企业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经整改仍未达标的,坚决依法关停退出;对其它高耗低效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体腾退、搬迁入园、改造提升等方式,实施“一企一策”,对标提升,达标销号。(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市场监管局、浙江省税务局)
全力推进节能减碳技术改造,每年省级实施100项重点节能减碳技术改造项目,市、县(市、区)实施500项节能减碳技术改造项目。(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财政厅)
3.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针对2018年以来建设的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两高”项目、2018年以前建设的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含)的用能项目,逐一评估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坚决拿下。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产能置换、节能审查、环评审批等要求,未履行相关审批手续,违规审批、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对拟建“两高”项目,要进行科学论证;对明显超出地方能耗双控目标、环境排放容量的项目,要立即停止。(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生态环境厅、省经信厅)
4.全域整治工业低效用地。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研究工业用地布局,科学规划,避免因规划不合理造成土地资源使用低效。(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严格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对项目建设期内开发投资总额未达到25%以上的闲置用地,依法依规进行处置。(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深化“标准地”改革,新增工业用地实现100%“标准地”模式出让,加强投资监管协议的监督管理。(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自然资源厅)参照“标准地”出让基本要求,加强工业土地二级市场交易监管,支持地方探索工业用地到期续签履约机制。(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
5.大力整治提升产业发展平台。按照淘汰撤销一批、转型提升一批、整合优化一批、创建打造一批的路径,持续推进各类开发区(园区)整治提升,打造一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提质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深化小微企业园“一件事”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存量低效用地和厂房改造建设小微企业园,新培育四星级以上小微企业园100个。(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自然资源厅)
6.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双联动。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施“尖峰、尖兵、领雁、领航”四大攻关计划,实现100
项填补空白、引领未来的重大成果。(责任单位:省科技厅)深化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每年实施60项、谋划60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应用。(责任单位:省经信厅)
7.加速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高水平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家120家、双创示范基地70家。争创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设网上技术市场3.0,力争三年全省技术交易总额突破3000亿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实施首台(套)提升工程,每年新增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200项。(责任单位:省经信厅)
8.全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快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地建设,突破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加快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全面提升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5家、省技术创新中心10家、新型研发机构20家。(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9.做专做精制造业创新主体。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及关键细分领域,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行动,每年培育单项冠军企业20家。聚焦关键元器件、零部件等基础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隐形冠军企业300家。(责任单位:省经信厅)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0家。(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10.加快构建产业链创新链生态圈。深入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围绕产业链筑牢创新链,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动态培育“链主”企业100家,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200家,加快形成“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产业链创新链生态圈。聚焦“415”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建制造业创新中心15家,打造一批标杆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每年培育产业大脑10个、未来工厂5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00家,加快实现百亿级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做强一批万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科技厅)
11.加强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招引。落实省市县长项目工程机制,聚焦三大科创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重大制造业项目招引,强化统筹协调服务,确保每年制造业项目数不低于三分之一,落地率50%以上,当年落地项目投资完成率达20%以上。(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
加强与央企、军工企业常态化对接,每年落地100项战略合作项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经信厅)
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推进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落地,全省每年实施产业基金项目50项。(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商务厅)
12.加强重大外资项目招引。瞄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三年招引落地重大制造业外资项目180亿美元以上。推动综合保税区引进一批高端加工制造、尖端研发设计、全球检测维修等高质量项目。(责任单位:省商务厅)推动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与重点开放平台协同发展。(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深化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国有平台公司引入外国投资者,打造一批高能级外资对接合作平台,三年新增国家级平台2个左右。(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13.加强补链强链关键项目招引。实施产业和招商主管部门“一局长一项目”专项行动,紧盯标志性产业链断链弱链环节,编制招引需求清单,绘制招商图谱,对标对表推进精准招商,每年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项目500项以上。(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支持“链主”企业精准开展供应链项目招引。(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商务厅)开展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落地推进一批长三角产业链合作项目。(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
14.加强上市企业资本重组项目落地。高质量推进“凤凰行动”计划,推动省内上市企业发挥融资渠道作用,三年新增融资4800亿元以上,投资一批高端制造业项目。(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浙江证监局)围绕标志性产业链加大并购重组,三年新增并购重组金额1800亿元以上,落地一批补链强链项目。(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经信厅)每年动态保有1000家以上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和100家以上报会(交易所)企业,实施一批上市募投项目。(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浙江证监局)
15.加强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开展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多跨场景应用试点,对制造业项目招引落地、建设实施、竣工验收、投产达产、履约监管等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对总投资5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落实责任,挂图作战。强化项目节点精准管控,建立项目问题在线督办和联动协调帮扶机制。(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
16.深入推进制造业质量革命。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三年制(修)订国际标准30项以上、国家标准300项以上。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百个特色产业质量提升行动,推动质量强业质量强企建设,力争中国质量奖取得重大突破。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产业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推进“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17.全面实施企业数字化技术改造。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分行业分区域分类型推进企业数字化技术改造,每年组织实施500项省级重点技改示范项目,引领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技术改造全覆盖,新增工业机器人5万台。培育壮大信息工程服务机构,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力争2023年全省重点行业中小企业基础数字化应用比例达到80%。(责任单位:省经信厅)
18.加快制造业产品升级换代。围绕产品创新升级、功能改进、节材替代等,组织实施产品升级改造示范项目,推动产品精品化、服务化、个性化升级。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办好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宁波创新设计周,推动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应用。实施服务型制造工程,建设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150家,推行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引领高品质消费需求。实施一批传统产业智能化产品改造项目,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责任单位:省经信厅)
19.大力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竞争力提升工程,创新品牌培育机制,每年培育“品字标”品牌企业300家以上,推广“浙江制造精品”500项。(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经信厅)聚焦“415”先进制造业集群,建立“名品+名企+名产业+名产地”提升机制,打造高美誉度集群品牌、区域品牌,建成一批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推进“品质浙货·行销天下”活动,加快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三年培育“浙江出口名牌”300项。(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经信厅、省商务厅)
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改革,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面向科技型上市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绿色通道,强化知识产权护航。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知识产权线上线下融合保护。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构建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杭州海关)
增加省工业与信息化发展财政专项资金规模,强化政策集成,优化使用方式,大力支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经信厅)
充分发挥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新政引领撬动作用,扩大政策覆盖面,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责任单位:浙江省税务局、省科技厅)
工业大市大县每年出让土地总量中工业用地比例不低于30%,确保工业用地总量稳中有升。支持地方实施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盘活腾出存量,工业用地必须全部用于工业发展,确需改变用途的,应严格执行“先补后占、改一补一”政策,确保占补平衡。(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
各地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前提下,提取土地出让收入的0.5%以上作为“腾笼换鸟”专项经费,用于企业整治提升、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经信厅、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税务局)
实施差别化地价政策,符合产业导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优先发展且土地利用率、亩均税收高的项目,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对应工业用地蕞低价标准的70%确定土地出让底价。(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支持地方开展工业低效用地全域治理试点。(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自然资源厅)
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技改贷投放力度,发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特许经营收费权等抵质押绿色信贷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对“腾笼换鸟”新增投资项目融资需求,优先给予中长期贷款支持。(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银监局)
各地腾出的碳排放和能耗指标,重点用于本地区实施“腾笼换鸟”新兴产业项目、强链补链项目和技改项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级制订区域性阶段调剂碳排放指标机制,重点用于支持山区26县生态工业发展。(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充分利用差别电价、差别水价、差别气价、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推动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浙江省税务局,省电力公司)依托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平台,开发推广碳效智能对标应用场景,开展工业碳排放动态监测,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碳效评价和碳效分级标识。(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经信厅)
重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城市,产业园区内的存量工业项目,以及产业园区外亩均效益A、B类且用地面积50亩以上的存量工业项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将配套建设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占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上限由7%提高到15%,建筑面积占比上限相应提高到30%,提高部分主要用于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园区内的新建工业项目,可根据职工居住需求,充分利用上述政策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鼓励产业园区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责任单位:省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经信厅)
大力实施“浙商青蓝接力工程”和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加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鲲鹏行动”等重大人才工程向制造业倾斜,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责任单位:省委人才办、省经信厅)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审改革试点,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拓宽工匠人才等级晋升通道。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计划,建设一批一流技师学院。深化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激励校企共同体建设。(责任单位:省人力社保厅、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经信厅)
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省工业专班调整为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工作专班,聚焦攻坚目标,强化部门联动,落实清单责任,实施挂图作战,实行闭环管理。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实施专班化工作机制,并建立专业的招商队伍,细化本地区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抓好落实。(责任单位:省制高办、省经信厅)
将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纳入省政府督查激励事项,制定考核评价办法,按照三年和分年度攻坚目标,建立任务明确、责任到位、措施落实的“赛马”机制,实施月度监测、季度通报、年度考核,强化争先创优。(责任单位:省制高办、省经信厅)对考核优秀的市、县(市、区),每年安排3000亩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进行激励,优先安排省级产业投资基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并实行环境容量指标单列。(责任单位:责任单位:省制高办、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对考核排名靠后的市、县(市、区)进行通报约谈。(责任单位:省制高办、省经信厅)
深化数字化改革,体系化规范化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开展“亩均论英雄”3.0、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产业链大数据、碳效码等多跨场景应用,提升产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深入实施“三服务”2.0版,提供联动服务、精准服务,解决企业蕞需要蕞紧迫的难题。开展政策宣贯,总结典型经验,推广蕞佳实践,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责任单位:省制高办、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