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区樟木镇:土地预流转“转”出农业产业现代化“加速度”
近年来,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镇为了破解“土地撂荒”“土地产出效益低”“项目等地”等难题,创新推行“土地预流转”模式,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焕发“新生机”
樟木镇通过创新土地预流转机制,将零散土地提前收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该机制是在还没有明确投资主体前,由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把村里的闲置土地进行统一流转,与农户签订土地预流转协议。村级集体经济合作负责收集地块位置、面积、土壤元素含量、日照时长、水源等基本情况,依次绘制“土地身份证”,建立“土地超市”。目前,樟木镇共预流转土地8.2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59.42%,为实现招商引资提供了坚强的土地要素保障。
跑出流转速度,助推产业项目走上“快车道”
樟木镇立足早抓快干,积极发动党员、群众参与土地预流转工作,加快土地预流转速度,为产业项目迅速落地提供充分的土地保障。樟木镇充分发挥以“屯党小组提议、户主会或户代会议决、理事会执行”为构架的屯级“一组两会”协商自治制度优势,组织“一组两会”成员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深入群众宣传发动,提高政策知晓率,形成农户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樟木镇组建土地预流转党员突击队,发挥党员骨干“双带”模范作用,对土地预流转中遇到的“插花地”等问题进行集中攻坚,为投资方营造更为优质的营商环境。
大力引进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
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依托其资金、技术、品牌优势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助推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一是注重招大引强。主动上门向龙头企业推介优良投资环境,邀请龙头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落地,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二是实行产业链招商。紧紧围绕“打造广西农业产业强镇”目标,着力打通上下游,壮大产业集群,形成了以糖料蔗、生猪、蛋鸡、柑橘、百香果等一批特色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局面。2020年,全国糖料高质量发展推进落实会在樟木召开。2021年,生猪产地检疫突破66万头,家禽出栏达到24.3万羽,“双高”糖料蔗种植面积约4.5万亩,年产量超20万吨,年产值超亿元;蔬菜产量约3.5万吨、水果产量约8300吨。三是严把项目准入关。通过见面洽谈、查看资料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企业提前进行资质审查,通过项目的专业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仔细调查。2021年重大农业项目合同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竣工率均排贵港市覃塘区头部。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丰富群众“钱袋子”
依托土地预流转平台,积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一是“租金+薪金”带动群众增收。为确保土地流转后未外出务工的剩余劳动力实现增收,樟木镇积极发动群众到企业基地就近务工,形成“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务工薪金收入”的双增收模式。目前,樟木镇共流转土地6万多亩,涉及群众7000余户;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实现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二是土地流转服务费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积极协助企业给农户发放租金、跟踪服务好企业生产发展,获取土地流转服务费。目前,樟木镇共有22个村通过“土地预流转”模式,累计获得土地服务费400多万元,激发了村党组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三是共建共享带动合作社增收。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为合作社和农户搭建学习平台,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镇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家庭农场15家,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种养殖业4200多户。(作者系******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镇委员会党委书记黄照星)
新华云直播 看运动服装小镇的“潮”故事
新华云直播 端午节 瑶乡姑娘邀您共吃“黄茅粽”
带你一起学非遗——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
2022广西南丹第五届茶文化旅游活动暨南丹县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
覃塘区樟木镇:土地预流转“转”出农业产业现代化“加速度”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