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洪桥镇:全面消除薄弱村集体经济齐发展
浙江在线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郭威)“我们的路再也不会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水漫金山寺”了,私家车也可以通行了。”长兴县洪桥镇弁山村郑家浜自然村村民郑建国乐呵呵地说。原来,今年村里花了80多万,给郑家浜自然村、范湾自然村还有其他一些沿线道路进行了硬化和雨污水管的重新铺设,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大大的便利。
而这放在2017年以前,还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当时村里的年经营性收入才只有1000元,村里的大大小小事务要花钱,这点经营性收入只够维持蕞基本的开支,基础设施维护、公益事业发展都是“天方夜谭”。
“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弁山村党支部书记郑新方和村干部们聚在一起,商量起改变现状的对策。弁山村别的不多,多的就是废弃的矿山。何不把这些资源“变废为宝”,拓展出一条生财之道呢?于是,弁山村对废弃矿山周边及老的李陈公路两侧进行土地整理,整理出的150亩土地用于种植农作物、招引农旅项目,为村里增收了12万元。
弁山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之路并未止步于此。利用其毗邻龙之梦的绝佳地理优势,弁山村在布一个“大局”。在弁山脚下的一块空地上,5层楼高的建筑已经完成封顶,这里今后将是一个集景观、便民、办公为一体的综合大楼。
“一层是文化礼堂和10间商铺,二层是便民服务中心和新的村委会,三层是宴会厅,四层、五层是酒店式公寓,新建的商铺、公寓可以出租,老的村委会还可以利用起来,可为村里增收万元。”郑新方介绍,“因为综合大楼后边就是弁山,到时候我们考虑从大楼直接搭建一个廊道直通弁山山顶,从那里可以远观太湖、俯瞰村庄,景色美不胜收。从龙之梦驱车过来2公里都不到,来这里吃吃饭、看看风景,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弁山村的增收之路只是洪桥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洪桥镇镇域大多是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难以实施,该地区又属环太湖区域,产业政策也受到制约,但洪桥镇并未因此“望而却步”,而是“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寻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办法。
既然要无污染、绿色环保,那么与自身的农业优势结合是蕞合适不过的了。洪桥镇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资源、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开发有效资源,大打乡村旅游牌,借滨湖大道区位优势、承接龙之梦溢出效应,大力开展土地流转、选商引资和规模化经营,引进了田坂里、圣粮府、澳凌水产等大型农旅项目,涉及的村庄每年收取基础设施使用费和协调管理费,激发了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我们走的是‘田园风’,搭配一年四季的迷人风光,又能观光又能采摘、农耕体验,‘农旅结合’将成为洪桥的金名片。”洪桥镇农业发展办副主任许昭敏说。
本身的资产资源少,那就得“变魔术”般地充分提高利用率。因此,以自然村为单位,洪桥镇对各村进行了资产资源全面排查,摸清各村存量闲置资产,通过共建平台打通镇农办、招商办、工贸办信息互通,以“头部输出”为原则对存量资产打包出租给项目投资方。今年以来,全镇共排摸出闲置资产12处,输出项目场地15处,其中陈家埭村利用闲置小学创办精品民宿增收8万元;太湖村利用闲置医务室对外出租增收5万;东王村原村委会出租给上海客商作为办公楼增收25万元。
此外,洪桥镇还借助工商资本平台,以社会出资本投资、村投入基础设施的方式,不断探索合作社资产量化持股发展混合经营型经济。例如,潼桥村、万仕桥村、陈家埭村利用洪图线的交通优势,承接龙之梦溢出效应,发展水果采摘乐区230亩,通过争取政策、完善基础设施,预计每年按股分红5万元。
在建的项目除外,按已“收入囊中”的收入来算,洪桥镇所有行政村在今年10月已全面达到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年集体经济总收入100万元以上,所有薄弱村实现了“摘帽”。 如今,由亭子桥村、金星村、橡树下村等五村联建的全新厂房已拔地而起,部分企业已签意向协议,招商还在同步进行中;由太湖村、万仕桥村、潼桥村等十村联建的综合楼将在明年全面完成建设。届时,洪桥镇各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又将再上一个台阶。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