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pptx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pptx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pptx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一、规划背景 二、发展概况 三、发展定位 四、规模预测 五、空间发展及用地布局 六、支撑体系 七、近期建设 八、实施策略 ;1.1编制历程 1.2编制动因 1.3技术路线规划区范围 ;头部阶段:《交流岛发展规划》 2008年7月,长兴岛管委会委托编制《交流岛发展规划》,主要研究交流岛的产业定位及用地布局等问题。2008年8月初,《交流岛发展规划》调研。;第二阶段:《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 2008年10月,长兴到管委会提出将长兴岛本岛纳入规划范围通盘考虑,并将《交流岛发展规划》改称《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随后项目组补充调研。2008年11月和12月,先后向市规划局及长兴岛管委会领导汇报。;第三阶段:《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报批 2009年3月底,省建设厅对用地指标提出限制要求。随后长兴岛规划局通知由建设厅审批。由于审批要求,项目编制日期为07年12月前。2009年4月15日,完成并交付成果。 2009年5月13日,专家评审通过。 ;一、行政区划调整—直接动因 2007年5月,交流岛并入。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面积由252平方公里扩至512平方公里。原总体规划只覆盖长兴岛本岛范围。 二、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根本动因 1、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组成部分有望纳入国家战略; 2、辽宁省委、省政府已决定在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设立“辽宁省特别经济试验区”; 3、大连“两区一带”装备制造产业布局规划将长兴岛定位为船舶工业聚集区和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4、大连港口总体规划远景将长兴岛做为大连港发展的又一个重心,承接21世纪大连市港口发展的需要。 三、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需要 1、临港产业发展引发港口岸线资源保护利用的问题; 2、产业发展空间问题; 3、城市空间布局及发展时序问题; 4、支撑体系的问题; 5、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 近期2007-2012 远期2013-2025 远景2026-;1.4规划区范围;1.5 技术路线社会经济 2.6交通市政;2.1区位条件;2.2自然条件资源;2.2自然条件资源;30m;1908年清政府在海上村设长兴岛州判。1947年12月设复县行政区划,长兴岛称“长兴区”。解放后复县行政区划变动频繁;1956称娘娘宫区;1958年改为横山乡和下堡乡。1961年5长兴岛分为三堂公社和横山公社;1983分别改称三堂乡和横山乡人民政府。现在的长兴岛镇是由原横山乡和三堂乡合并而成。 2005年之前,长兴岛仅为大连北部普通的乡镇,主要产业为盐业和养殖业。 2005年,辽宁省提出“五点一线”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沿海经济,成立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 2007年5月,根据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开发建设的需要,将交流岛乡成建制划归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管委会管理。同年12月26号,交流岛乡正式撤乡建立街道办事处。辖11个村民委,68个居民组。;2001年瓦房店市政府组织编制《长兴岛镇总体规划》2001-2020(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范围: 11.56平方公里 规模:建设用地6.39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5万 2005年8月初,大连市政府宣布成立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管委会,同年编制《大连市长兴岛港城总体规划(2005-2020)》 (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范围: 252平方公里 规模:建设用地8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万。提出发展船舶制造、装备制造业、石化、精品钢材、物流五大产业。 2007年5月,交流岛划入长兴岛临港工业区。2008年8月,开始编制《大连市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2008-2020)》(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范围:512平方公里 ;2.4土地利用现状;2.4土地利用现状;2.4土地利用现状;21;22;2.6交通市政;2.6交通市政;3.1发展条件 3.2面临挑战 3.3城市性质 3.4城市定位 3.5发展目标 3.6发展战略 3.7产业发展;3.1.1区域发展绝对优势 战略区位优势; 踞守三大平台的门户区域; 大连面向东北腹地的蕞近节点;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核心和先导区。 优越的港口岸线区域发展相对优势 重大区域交通系统支持; 区域独立便于管理; 良好的用地条件和储备; 优秀的自然环境。;3.1.3发展机遇 全球范围产业大转移;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大连城市重心北移构想; ;3.2面临挑战;3.2面临挑战;3.2面临挑战;项目;大连市总体规划修编阶段性成果;大连市总体规划修编阶段性成果;城市性质: 区域性深水港,新型现代化临港工业基地和现代产业协调发展的港口型工业城市。;36;37;38;3.6产业发展;4.1人口规模预测 4.2用地规模预测;(1)基数选取:制造业产业人口 (2)预测方法:类比近域同等城市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人口构成情况 (3)参照系:瓦房店市区 (4)预测过程 1996年以前瓦房店市区三次产业人口构成比例基本保持在5:38:57,其中制造业人口占二次产业人口比重基本保持在80%。 近期规模预测: 根据这一规律,以3.5万为长兴岛近期制造业人口基数,预测2010年长兴岛二次产业人口为4.4万左右,总就业人口为11.6万。以1.5为折减带眷系数,按照折减系数预测的总人口为17.0万。 远期规模预测: 结合远期3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规模,取制造业人口基数为8.7万,预测2020年临港新城二次产业人口为10.6万,就业总人口达到28万,以1.8为带眷系数,城市总人口50万。 ; 根据长兴岛产业定位、发展目标,目前长兴岛已编制的控规成果和具体招商情况,预测长兴岛近期产业用地为20km2左右,远期将达到35km2左右的用地规模,远景将达到65km2左右的用地规模。 近期(2012年):近期长兴岛已产业发展为主,城市功能主要保证为产业配套服务,根据近期产业用地规模,参照国家级工业区吸纳的就业人口平均标准,按8000-10000人/km2计算,就业总人口达到16-20万,带眷系数按照1.5计算,城市总人口24-30万。但是考虑二产对三产的带动作用尚未完全体现,实际人口规模将会略小于该预测指标。 远期(2025年):远期长兴岛经过产业快速发展,逐步进入成熟期,二三产业均衡发展。根据远期产业用地规模,参照国家级工业区吸纳的就业人口平均标准,按8000-10000人/km2计算,就业总人口达到28-35万,带眷系数按照1.8计算,城市总人口50-63万。 远景:根据远景产业用地规模,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就业总人口达到28-35万,城市总人口为108-130万。但是远景长兴岛的二产带动作用将逐渐减弱,城市功能趋于综合,并向高端的三产服务发展。实际人口将会高于该预测指标。;预测原理: Pt=P0(1+r)n ;根据四区划定的测算结果,长兴岛可建设用地约为151平方公里(其中已建区47平方公里,适建区104平方公里),按人均115-120平方米计算,可容纳人口125-132万; 根据港口及产业发展,考虑填海约90平方公里,按人均115-120平方米计算,可容纳人口75-78万; 上述合计,可容纳总人口200-210万总人口。 ;考虑到长兴岛港区总体规划及长兴岛经发局的经济预测,参考大连总体规划的相关指标预测,确定2012年长兴岛GDP总值将达到350亿元,2025年长兴岛GDP总值将达到2450亿元。参照国内外相关案例,按近期人均GDP 15万元、远期人均GDP 40万元计算,预测长兴岛2012年总人口23万人,2025年总人口61万。 ;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人口规模预测采用四种方法: 综合分析,确定长兴岛近远期人口为: 2012年,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人口20万人; 2025年,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人口60万人; 远景,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人口可达到165万人。 ;(1)近期(2012) 近期人口规模20万,考虑到现状人均占地指标过高,结合实际建设及产业招商情况,确定近期总建设用地约为45平方公里,人均225平方米建设用地标准。 (2)远期(2025) 规划远期长兴岛城市总人口将达到60万,综合考虑确定远期用地规模约为71平方公里,人均118平方米建设用地标准。 (3)远景 远景城市总人口将达到165万,规划总规模约为192平方公里,人均116平方米建设用地标准。 ;5.1四区划定 5.2上版总规回顾 5.3城市总体布局 5.4系统规划 5.5三线指标体系;禁建区面积约84.7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5.99% 限建区面积约90.55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7.76% 已建区约47.1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45%。 适建区面积约103.73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1.80%。其中已批未建用地约16.80平方公里,剩余可建陆域用地约86.93平方公里。 ;50;长兴岛产业用地批复情况;52;5.3.1布局结构 二轴二廊、三区多点 二轴: 长兴岛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轴 交流岛现代服务业发展轴 二廊: 皇城山-交流岛-凤鸣岛的生态廊道 横山至西中岛的生态廊道。两条生态廊道 三区: 港区—园区—城区三大功能区 多点: 区域内设置各级城市职能中心。;5.3城市总体布局(远景);5.3.2分区和组团 港区 葫芦山湾综合港区 董家口湾物流港区 园区 长兴岛综合工业区 交流岛临港加工区 西山里港产业组团 葫芦山湾产业组团 长岭配套服务组团 大山配套服务组团 城区: 长兴岛中心区 长兴岛北部综合区 交流岛南部综合区 凤鸣岛生态居住组团。 ;5.3.3工业用地 长兴岛综合工业区发展装备制造、船舶配套、精品钢材和高新技术等产业; 交流岛临港加工区依托董家口湾物流港区发展相关加工业,并预留部分临港装备制造发展备用岸线; 西山里港工业区依托港口发展化工产业; 葫芦山湾工业组团依托岸线资源发展船舶修造、海洋工程等装备制造业。 规划整合工业园区共七类十五个。分别是:四个装备制造类产业园区,一个精品钢材产业园,一个化工产业园,两个商港物流加工产业园,两个高新产业园,四个科技创新园和一个综合产业园。 ;5.3.4仓储用地 仓储用地结合工业用地进行布置,分别在化工产业园西北侧,长兴岛综合工业区内、城八线南侧和南疏港路北侧形成三个仓储物流区。 远景为配合大型物流港的建设,考虑在复州湾镇选址设置大型物流区及加工区。通过区域协调措施解决物流用地不足的问题。;5.3.5居住用地 通过“大均衡、小集中”的居住-就业平衡模式,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 居住用地分布在长兴岛中心区、长兴岛北部综合区、交流岛南部综合区、月亮湾旅游组团、凤鸣岛生态居住组团、长岭配套服务组团和大山配套服务组团。划分为综合城区、产业配套区、滨海区三种不同类型的居住用地,采取差异化的规划对策。;5.3.6公共设施布局 长兴岛公共中心重点发展服务市级的大型行政、办公、 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社会福利及商业设施,形成综合性地区型公共中心。 长兴岛北部公共副中心重点发展服务于长兴岛临港产业区的文化娱乐、商业金融、商务办公及医疗卫生设施;交流岛南部公共副中心重点发展服务于交流岛和西中岛、凤鸣岛港航服务区的发展高标准的商务办公、文化娱乐、体育及旅游休闲设施。 各专业中心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服务于全区或组团的专项公共服务职能。城市组团中心重点发展服务本组团、门类齐全的中小型公共设施,形成服务于组团的综合服务中心。;5.4.1道路交通系统 道路系统等级: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 疏港道路规划 原南北疏港路基础上增加交流岛南疏港路、交流岛北疏港路,蕞终通过长兴岛南、北疏港高速公路进入大连市域高速公路网。 同时规划预留交流岛第三条疏港路。 组团间通道规划 通过两条跨海隧道及港区三号路联系交流岛和长兴岛。;5.4.2公共交通系统 区内结构“122” 1环+2横+2纵 构建“以骨干公交走廊为核心、普通公交为基础,出租车为补充,多方式协调利用,功能层次分明、换乘衔接方便”的公交服务体系。 ;5.4.3岸线利用 规划区内岸线由港口岸线、工业岸线、生活岸线以及自然岸线公里为填海形成。 港口仓储岸线公里。 工业岸线公里。 生活岸线公里。 自然岸线生态绿地系统 生态廊道体系 大型城市绿廊 道路廊道 水系廊道 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 公共绿地 生产防护绿地 附属绿地 ;5.4.5城市景观系统 ;5.4.6总体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重点对下列城市景观要素进行总体控制: 山地森林和郊野公园; 滨海岸线景观; 天际轮廓线; 城市综合功能景观轴带; 标志性景观区; 城市观景节点; 现代工业景观区。 ;5.4.7旅游系统规划 根据各景点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资源类型特点,结合旅游线路的策划,与城市分区相对应,规划形成“三圈四带”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并通过四条旅游带进行联系。 长兴岛山海城都市生态旅游圈 西中岛-凤鸣岛山海风情旅游圈 葫芦山湾现代临港产业风貌旅游圈。;5.5.1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黄线);城市用地布局(远景);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用地汇总表;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25;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远景;6.1综合交通 6.2市政基础设施;6.1综合交通;对外交通-铁路及轨道 哈大铁路 瓦五线 哈大客运专线 沈大城际铁路 长兴岛铁路 南窑客运站 谢屯编组站 长兴岛-花园口区域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金州发展线;各专项规划;再生水厂 复洲河水厂 高位水池;污水分区 污水厂 事故排水管 污水泵站;分水线 防洪标准 河道入海断面控制 填海区排水;84;加大电力引入力度,加强输配电工程建设。建风电场。;外部进线Kv 风电场;供热分区 热电厂 区域锅炉房 水源热泵站;气源方向 储配站 次高压/中压 调压站 大用户 石油管;电信局 邮件处理中心 邮政局 广电中心 电视塔;各专项规划;各专项规划;各专项规划;各专项规划;各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规模 近期建设重点 综合交通 市政基础设施; 规划期限:2007-2012 ;规划目标 实现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土地等资源高效利用,、社会服务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明显提高,城市初具规模,大型产业项目进一步发展。 2012年城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45平方公里以内。;城市用地布局(2012);近期市政防灾设施项目分布图;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12;8.1分区发展导引 8.2社会发展策略 8.3政策及实施建议;8.1分区发展引导;8.1分区发展引导;8.1分区发展引导;8.1分区发展引导;8.2.1人口优质增长;8.2.2社会和谐转型;规划法制 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要求;加强城市规划立法,尤其加强对于城市“四线”的立法控制。 区域协调政策 在市域范围内与周边城市间建立产业分工合作、基础设施共享衔接、水资源管理、灾害防治、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区域协调长效机制。 用地管理政策 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有计划地投放土地;加强对工业用地出让的控制和管理,设立准入门槛。 人口发展政策 通过政策支持及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吸引高素质人才,为外来人口提供再教育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 资源环境政策 严格执行规划确定的“四区”政策,保护区域性不可再生资源;加强区域环境协调,建立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 部门协调政策 建立城市规划、发展改革、土地管理、建设管理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五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部门规划的协调。 公众参与政策 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制度,将公众参与引入规划编制、管理的各个阶段。;基础设施走线控制建议;;区域愿景;上海崇明岛东滩生态城: 总面积86平方公里,一期6.3平方公里。 能源自给型区域,使用太阳能、风能与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低碳、节水、节能。 通过3.2公里宽的环城生态农庄缓冲区隔离城区与湿地。 严格控制建筑体量,加大绿化面积;推广燃料电池动力公交车。;发展模式三:生态岛城
Java软件开发工程师简历模板包装教学问题完整版.doc
2021年离婚协议书蕞全范本.doc
完整版GCP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合集.pdf
2020新版GCP试题及答案.docx
JJF 1033-2016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pdf
GB T 32610-2016_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_高清版_可检索.pdf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方便打印版.pdf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常用的二级结论.doc
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标准版.doc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侵权客服 电线) 欢迎举报,上传者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08101938号-1
ICP经营许可证/EDI许可证:川B2-20180569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