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值背后“成色”足
规划总面积10.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只有5.04万亩。2020年,地处浙江北部,太湖南岸的湖州市吴兴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有限的耕地上创造了40余亿元的总产值,而这一产值背后更有不一般的“成色”。
据了解,产业园主导产业优质水稻和特色水产产值占比超过了65%。走进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上一季的小麦生产已经告罄,水稻接档。对于田间安排,当家人“80后”的孙建龙早已熟稔于心。这位“粮二代”虽不善言辞,名号可是响当当。
孙建龙初中毕业后,就随父亲在村里承包土地种粮食,如今青出于蓝胜于蓝,不仅能操作和简单维修合作社100多台(套)农机,还通过自我钻研和专家指导,成了粮油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土专家”。
与老一辈不同,新生代对科技的运用无处不在。田头里,新品种常年保持在100个左右。三年前开始试点稻鱼综合种养,水田不施农药与化肥,稻米能卖10元一斤以上,加上套养的田鱼、甲鱼等,实现“千斤粮,万元钱”。不光自己富,合作社还联结了522户农户,面积达到3150亩。
同样是种稻,孙建龙的拿手好戏是服务,而湖州灵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则卖的是农趣。这个基地里,有高标准农业大棚区,有景观稻田、湿地农业观光区,还有抱月萤房住宿区。整个农场化身亲自旅游的“网红地”,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带给城市家庭“向往的生活”农场版体验。
据了解,“灵粮农业”总投资2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所在村而言,除了每年通过土地流转带来租金以外,还能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闲置劳动力。
看完稻田看水产。走进湖州弘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里养鱼不用塘,而是一个个透明的“水宫格”。负责人李小斌告诉记者,别看厂区占地才5亩,却能养10万多斤鱼,效率是外塘模式的五六十倍,且只需两名工人巡视和监控,又不受气候和地域限制,可实现常年生产。
现如今,这个厂房成了“样板间”,李小斌也成功从卖鱼转身“卖模式”,通过将整套技术推广到外省,一条生产线万元。记者发现,像李小斌这样的转型并非个例,因为有核心技术,很多主体的视角从扩大规模,转移至模式输出,以实现共同富裕。
成立于2014年的湖州庙港人水产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示范、规模养殖、教育科普、农旅观光等于一体的高效生态养殖园。尽管自有基地才1200亩,但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与周边200户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辐射周边螃蟹养殖基地达2.5万亩,亩均产值增收1.5万元。
数据显示,目前在吴兴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成3.6万亩优质水稻、2.2万亩特色水产,物联网示范基地12个,形成了3条亿元以上全产业链。农户与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占比60.3%,园内33个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达50万元以上。以“租金、股金、薪金、赢金”为来源,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98万元,高于全区平均30.3%。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