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创新三策聚力九法全域驱动工业土地提质增效
原标题:湖州:创新三策聚力九法 全域驱动工业土地提质增效
湖州市结合自身实际,着力推动工业土地全域治理,形成德清县“园区模式”、长兴县煤山镇“镇域模式”、南太湖新区“全域模式”等试点,通过“五未”土地处置、低效企业出清、“标准地”建设等措施,探索出“以挖潜促发展、以整合促集聚、以提质优产出”工作路径。2017年至2019年,全市新增工业用地5.19万亩,连续三年居全省头部,规上工业亩均税收绝对值从全省第8位上升至全省第6位,年均增速18.7%,提前一年实现亩均税收“三年翻番”目标。
全域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等各类低效用地的“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通过“落实项目供应一批、异地置换盘活一批、完善手续办理一批、查清情况核销一批”等路径加快分类处置和“防新化旧”,3年多来累计处置各类低效用地近10万亩,有效解决土地资源闲置、项目企业缺地等难题。
通过腾笼换鸟、原地技改、兼并重组、政府收储等模式,对容积率、投资强度及亩均税收不达标的工业用地逐宗明确处置措施。协同“亩均论英雄”等改革措施,倒逼企业腾退多余土地或转型升级,对整体关停腾退后无法实施兼并重组或改造提升的低效企业安排收储。如长兴县煤山镇深化推进低效企业成片关停腾退,以控边界、腾空间、谋项目为手段,开展全“镇域”治理,今年前三季度规上亩均税收超过52万元。
先后对粉体、耐火、印染、童装、木业等13个细分行业实施整治提升,以“四无”企业为重点,通过引导法、倒逼法、示范法、创建法,有效整合碎片化用地。如南浔区对頔塘北岸工业园区开展“百日攻坚”行动,59天内完成全部214家企业签约腾退,其中80%以上为传统木业企业,有效盘活低效用地800亩;对旧馆镇潘家庄线条园区、孙家兜工业区块等“小化工”“小木业”“小印染”企业及7个村级集聚点开展全面整治淘汰。
聚焦老旧园区有机更新全流程,采取拆除改造、“退二优二”、择优引进等举措,针对性运用“政府回收改造、企业自行改造、第三方改造运营”等模式,项目化、清单化推进改造提升。如德清县出台九条政策意见,全域19个老旧工业园区100%完成改造提升规划编制,通过实施拆旧建新“工业上楼”模式,用空间换土地,有效推动“亩产增效”,目前已启动61个项目,涉及土地1803亩。
实施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行动,以“淘汰撤销一批,转型提升一批,整合优化一批,创建打造一批”为路径,推动园区平台提质扩容重塑。加快建设优质小微企业园,引导成长型科技型小微企业、高层次项目、区域特色产业集聚。如南太湖新区出台三年行动方案,构建“一纲三目”工业土地治理“全域”模式,围绕企业培大育强、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建设、低效企业整治提升,从全领域、全维度推进工业土地全域治理,今年已收回企业低效用地427亩。
实施“工网智联”行动,对现有园区加快5G网络、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园区“数字大脑”,实时采集园区人流、物流、能耗、产能、消防和生产安全等数据,推动园区管理数字化、可视化、智慧化。如吴兴区科创园建设实现“一屏洞悉全局”,构建精准化、精细化园区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提供新的路径。
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事前定标准、事后管达标、亩产论英雄”的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试点,明确“亩均税收30万元以上、亩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400万元以上和亩均产值500万元以上”的“345”标准,全面提高准入门槛,有效倒逼企业和产业主动提档升级。如吴兴区创新推出“标准地+标准房”改革,推动工业土地亩均税收由12.1万元提高到20.7万元。
创新探索“五未”项目全流程闭环管理,对“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竣工未投产、投产未上规、上规未达产”的项目,构建以“单子+方子”的落地推进机制。以“见设备、见产品”为导向,动态掌握“五未”项目推进情况,对无法、无力实施的项目,抓紧盘活处置,守好亩均效益关。今年8月以来,全面梳理“五未”项目攻坚清单386个,化解“五未”项目206个,化解率53.4%。
绘制全市工业土地全景图,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平台、数字国土等进行科技管地,通过全域航拍和图斑勾绘,排查工业企业2.68万家、用地面积16.8万亩。在全省率先建成工业用地亩均评价大数据平台,通过对数据的汇集、整理、关联以及分析,做到颗粒度细化、业务数据化、监测可视化,推动全域数据向纵深推进。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